涅槃
“涅槃” 是梵语,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等,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 涅槃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也就是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达到智悟的菩提境界。
换句话说,就是一切功德圆满具备,一切烦恼障断尽。这是大乘佛法对 “涅槃…
四谛
苦、集、灭、道即佛教所说的四圣谛。 佛成道后,至鹿野苑为五贤者作第一次说法,是为佛转法轮之初,故称初转法轮。
此次说法的内容就是四谛之教。所以四圣谛是释尊最初所说的法。
谛谓审实不虚之义,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
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
十二因缘
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行是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识就是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
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 即物质。
“异” 字除作各异的解释外,还可作离字解。
“空” 指虚空、真空。
空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色就是空,或者说色灭为空,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
缘起假象谓之 “色”,缘生无性谓之 “空…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诸法空相: “诸法” 又作万法。现代语称之为存在、一切现象等。此处指五蕴诸法,也包含之后的六根、六识、十二因缘、四谛等。
“空相” 指诸法皆空之相状,或指真空之体相。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即空之相状。《大智度论》卷六云:“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 这里意谓色、受…
小乘或大乘的修行果位
在佛教中,无论小乘或大乘,都有一定的修行果位。主要的果位包括: 小乘佛教的果位主要有:
1. 须陀洹 of the outflows。通过四圣谛中的苦谛与集谛的理解,断除了对欲界的执著,但对色界与无色界还有执著,还需继续修行。
2. 斯陀含 returner…
六根、六尘、六识、六贼和六界
在佛教理论中,六根、六尘、六识、六贼和六界都是重要的概念: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器官。
六尘:指六根所对应可感知的客体,如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指通过六根识知六尘所生的六种识知作用,如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六贼…
五蕴
五蕴是佛教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五蕴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个组成人间有情的要素。 色蕴:指色身,物质形体。是构成身体的物质要素。
受蕴:指受觉,感受能力。包括痛苦、乐等各种感受。
想蕴:指思维、念头等心理活动。包括善、恶、因缘等各种念头。
行蕴…
图片测试
图文测试
测试文章
这是一篇测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