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滅、道即佛教所說的四聖諦。
佛成道後,至鹿野苑為五賢者作第一次說法,是為佛轉法輪之初,故稱初轉法輪。
此次說法的內容就是四諦之教。所以四聖諦是釋尊最初所說的法。
諦謂審實不虛之義,即指苦、集、滅、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
此四者皆真實不虛,故稱四諦、四真諦;又此四者為聖者所知見,故稱四聖諦。
- 苦即苦聖諦。指聖者如實審查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間)。對於凡夫而言,現實生活的一切現象(有漏法)可以說都是苦的。生、老、病、死之四苦,加上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苦之四苦,即為八苦。
- 集即集聖諦,又作習諦、苦習聖諦、苦集諦等。集是集起,有原因及理由的意思,即指事物集起的原因。也就是關於世間眾生沉淪生死、遭受苦果的原因。苦之根源為渴愛,以渴愛之故,形成 “來世” 與 “後有”。渴愛之核心乃由無明生起之虛妄我見,若有渴愛,便有生死輪迴。滅即滅聖諦,又作苦滅諦、苦盡諦、苦滅聖諦、愛滅苦滅聖諦等。
- 滅,滅盡、息滅之義。指滅息苦之根本,即永斷無明、欲愛等一切煩惱,從相續不斷之苦中獲得解脫與自由;亦即涅槃境界。
- 道即道聖諦、趨苦滅道聖諦、苦滅道聖諦、苦出要諦等,是指滅除煩惱。達苦滅之境而依之修行的方法,分為八部分而成為神聖的八正道。所謂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世間有漏之因為集諦,出世無漏之果為滅諦,出世無漏之因為道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