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外人

橘外人

十二因缘

  • 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 行是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 识就是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 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 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 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 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 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 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 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 生即受生。以现在所造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 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至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此五者为现在果。
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生、老死二者为未来果。

前因今果,今因后果,如是辗转依因再感果,果上再造因,因果不昧,前后相继不断,生死轮回无尽。
如顺着生死潮流,则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于是乎永受生死,这叫作流转门。
反之能逆了生死潮流,则无明灭,乃至老死灭,于是乎获得解脱,就是还灭门。
解脱是要有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则自然不会愚痴(无明),也就不会有错误的行为(行),没有行为上的不良作为,则自然没有不好的潜能(种子)随识流转,乃至不会有五蕴、六根、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这便是出世的解脱。
而在空性中,是没有实在的有情在生死中流转,也没有实在的有情在涅槃中解脱,所以心经中说是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